当前位置: 主页 > 争鸣评论 > 艺海拾贝 >

乱石铺街与垛田 神奇地貌之关联



2023-11-30来源:泰州日报

任何艺术皆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,从自然生活中汲取营养。在书法艺术中,唐代草书大家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悟得草书用笔的飞动之势;于担夫与公主争道悟得闪避进退有致、张弛迎让有情的结构原理;怀素上人通过观飞鸟出林、惊蛇入草悟得草书笔势;宋四家之黄庭坚从“长年荡桨”中领悟到劲健飘逸的笔法……通过体察生活,感悟艺术真谛的事例千古传颂。于此,我想到了乡贤郑板桥“六分半书”的乱石铺街章法,标新立异、独辟蹊径,应也是有感而发,是有源之水。

创造是艺术成就的基础。每幅创造性的作品对于观众都是一次震撼,因为它为观众展开了前所未知的世界。郑板桥书法世人称“板桥体”,之所以有如此深远影响,几百年来让无数观赏者为之动容,关键在于它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沉稳豪放的气质。

郑板桥是兴化人,诗书画三绝,“扬州八怪”的代表人物,家喻户晓。乡贤黄俶成教授在《郑板桥小传》里,记述了板桥出生于垛田的下甸,也就是说板桥是垛田人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他的血液里流淌着垛田的基因,他的艺术中镌刻着垛田的印记。板桥曾为康熙秀才、雍正举人、乾隆进士。通过科举考试为官一方,自然是文采风流、诗书流韵,然板桥更有“三绝诗书画”之美誉,其书法更是独树一帜,领尽风骚。最钟爱板桥诗句“删繁就简三秋树,领异标新二月花”,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,如一味因循守旧,不思变化,那艺术就失去了其感人的魅力。板桥之所以成为“扬州八怪”的杰出代表,皆因其艺术一扫前人陈迹,鹤立独行、格调高雅。

作为科举考试的成功文人,板桥自幼习书不倦,楷书功力精深。其楷书师从欧阳询,用笔匀净秀劲,结体端庄紧密,尤精小楷,然板桥思想活跃,天性不拘泥于前人而敢于创新突破,故而在诗文书画上展现出异乎寻常的艺术高度。对于书法他曾有诗云:“蝇头小楷太匀停,长恐工书损性灵。”因而在考中进士后,板桥不再写整齐拘谨的楷书,而是随自己的性情,转向个人风格的探求和表现了。乾隆十七年(1752)所撰写的《城隍庙碑记》是其楷书的代表作,已然不再是平正方严的状态,而是呈现出欹侧相生、收放有度的特征了。

板桥书法于宋代苏东坡、黄庭坚两家得力尤多。他自称:平生爱学高司寇且园先生书法,而且园实出于坡公,故坡公书为吾远祖也。坡书肥厚短悍,不得其秀,恐至于蠢。故又学山谷书,飘飘有欹侧之势。板桥时作隶书,并将隶楷融合,创造出惊世骇俗的“六分半书”。“六分半书”之名,众说不一,大多数人认为是以汉隶为主,参以其它诸体而成。板桥自言:“板桥既无涪翁之劲拔,又鄙松雪之滑熟,徒矜奇异,创为真、隶相参之法,而杂以行、草。”同时他又在自临《兰亭序》中跋:“板桥道人以中郎之体,运太傅之笔,为右军之书,而实出以己意。并无所谓蔡、钟、王者,岂复有《兰亭》面貌乎!古人书法入神超妙,而石刻木刻千翻万变,遗意荡然。若复依样葫芦,才子俱归恶道。故作此破格书以警来学。”由此可见,板桥在书法上刻意求变,是有感于当时帖学积弊已久,靡弱雷同,欲回避风气而有意矫枉过正以警后学。

所谓“六分半书”,也可从板桥的机智和玩世不恭的态度去理解,不能强分比例。在板桥成熟的作品中,我们可见:点画敦厚粗壮多承东坡之貌,撇、捺及长横斜昂取势,沉着中见飘逸之趣,乃学黄庭坚之态,并出己意。而隶书的融入,除字形方扁和横笔,捺脚多有波磔挑剔以外,许多字都亦篆亦隶,加之楷、行、草的介入,如此丰富多变的用笔和结体,成就了板桥书法的古拙灵动、稳健豪放的风格,但此风格的形成与其独特的章法布局紧密关联。作为画家,板桥将绘画的意趣和修养体现于书法中,通篇字法大小错落、长短合度、方圆兼备、形态各异;轻重缓急、浓淡枯涩、节奏鲜明;不求行列、信笔挥洒,随势生发,如天女散花,落落自然,此谓乱石铺街。

板桥乱石铺街的书法,不仅表现在大的章法布局上,与垛田的错落有致、千形万状、自然天成的地形地貌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同时,就单字而言,也与星罗棋布般漂浮于碧水清波上形态各异的小垛一样,生动自然、趣味无穷。故观板桥乱石铺街之书,油然想起板桥出生之地垛田,神奇美丽的垛田怎可与善文工画的板桥脱得了干系?

兴化,又称楚水,在清代是一个河网纵横、洲渚交错的水乡泽国,风景优美,悠然恬静。板桥生长于此,从小就聪明好学,热爱生活,善于观察自然。神奇的垛田,美丽的“十里莲塘”和“两厢瓜圃”怎能不在板桥的记忆里打上深刻的烙印。作为画家的板桥在《自在庵记》一文起首说:“兴化无山,其间菜畦、瓜圃、雁户、渔庄,颇得画家平远之意。”他也有诗云:“湖上买鱼鱼更美,卖鱼便是湖上水。打桨十年天地间,鹭鸶认我为渔子。”板桥对家乡特别是对垛田想必是挚爱的,是深情的!《四库全书》纂修官任大椿的祖父任陈晋曾有诗赞美垛田:“三十六垛菜花圃,六十四荡荷花田。虽无险峻奇风景,却得平流自在天。”身临其境的板桥深受垛田独特的自然风貌的启迪,骨子里蕴含着垛田基因的板桥风骨诞生了。细品板桥“六分半书”之乱石铺街书法,恰与垛田地貌神似无比。白色的宣纸仿佛就是绕着垛田缓缓流淌的河水,而一个个忽大忽小、忽长忽短、忽圆忽方、忽重忽轻、忽窄忽阔、忽胖忽瘦、忽正忽奇、生动有趣的字,不就是荡漾在清澈水面上的千姿百态的垛子吗?大自然是神奇的,艺术是精彩的,兴化的垛田更是巧夺天工!任何艺术都要从生活和自然中获得滋养。板桥生于垛田,热爱故土,书法出规入矩,融篆、隶、楷、行诸体于一炉,又爱领异标新,其乱石铺街之体的形成,或许就是上苍对板桥的眷顾,让板桥的书法艺术与垛田神奇的地貌一同熠熠生辉。

“平心而论,板桥的中年精楷,笔力坚卓,章法联贯,在毫不吃力之中,自然地,轻松地收到清新而严肃的效果。拿来和当时张照以下诸名家相比,不但毫不逊色,还让观者看到处处是出自碑帖的,但谁也指不出哪笔是出于哪种碑帖。”这是启功先生对板桥书法的评论,此段中说板桥书法处处有出处,而又不知究竟出之何处。我想这里处处有出处,就是板桥对传统经典的敬畏和秉承,而这不知到底出于何处,就是从大自然中,更具体地讲就是从垛田的这方水土中开启了灵性、获得了滋养,点燃了创作激情、拓展了创作思路,让板桥书法有如神助。

艺术的本质是创造。郑板桥以敏锐清高的眼光,发掘了兴化垛田地貌的深沉和神秘的无言大美,加之他丰厚的诗文学养、精深的艺术功力、孤峭的人文情怀,合力成就了板桥“乱石铺街”之书,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河有万湾多碧水,田无一垛不黄花,神奇美丽的垛田不仅滋养了生生不息的水乡儿女,同时也蕴育了深厚的楚水文化,为无数艺术创作者提供有源之水,让板桥的乱石铺街之书和艺术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颗耀眼的宝石。

责任编辑:王洁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邹国美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: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:2024-12-04 17:12
上一篇:一位好画家
热点内容